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作为教育重点省市,北京自然也不例外。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点击了解详情)正式发布,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
这份文件不仅设定了各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还要求了不同学段的侧重点不同。其中,小学阶段重在通过体验式课程,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感知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深远影响。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完善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认知,培养进阶的实践能力与伦理意识。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全面培养人工智能素养与技术运用和创新能力。
如今,多地暑期临近,面对孩子们放松和充实自己的黄金时期。提前接触人工智能教育以及少儿编程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个假期,让孩子把“兴趣”变成“能力”,把“玩”变成“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为什么说要了解人工智能,或者说学编程要趁早?3岁-16岁,孩子通过学编程培养抽象逻辑思维。孩子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如果孩子在3-16岁学编程,利用好这个黄金期,就有机会突破逻辑思维的局限。
逻辑是很抽象的,难以通过具象语言来描述,而编程正是通过可见的代码、工具、运行结果,去不断梳理抽象的逻辑思维,再通过动手实践把抽象思维具象化地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成长。在学习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们注意力、专注力、自信心、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不断的去击破面临的各类问题。
诚然,在完成项目期间,孩子也会经历错误、异常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是他们一定不会气馁,因为他们明白修复BUG和不断更正代码,本来就是编程过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项目的那一刻,那种深深的满足感,会让孩子充满信心,激励他勇敢面对任何挑战。
可以说,在编程世界里无法形成这种习惯,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考试,甚至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都有所益处。
此外,编程思维对其他学科提升有很大帮助,包括数学、物理、在这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注意力等,这些对于构建其他学科的思维帮助特别大,同时成绩也会有一定的带动。
家长不应该将编程看作一种具体的技能。编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它背后所包含的那些基本原理。
编程的学习要科学规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家长来讲,可以趁着这个暑期带孩子多了解、多辨别、多体验,才能够为孩子找到合适的编程学习路径,为新学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