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新一轮“白名单”赛事!为何更偏爱科创赛事?【附规划建议】
2025-09-12 13:28:31/教育

来源教育部官网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示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以下简称白名单赛事),拟确定47项赛事入围。其中,自然科学素养类赛事共22项,占比近半数,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创类赛事在名单中再次占据主流

可以看出,此次名单调整延续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教育的相关导向,进一步体现国家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重视。

通过对比2022年与2025年两轮 “白名单” 可见,科创类赛事呈现领域细化的趋势:2022年 “白名单” 中自然科学素养类赛事共23项(含后续停办),2025年调整至22项,新增赛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应用、跨学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明等领域。

这一变化源于国家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当前,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亟需从青少年阶段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储备人才,而科创类赛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与学科类赛事侧重知识掌握、体育艺术类赛事侧重技能熟练度不同,科创类赛事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从项目选题的创新角度,到方案落地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再到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配合程度,各环节均围绕青少年应对复杂问题的核心素养展开培养。这与素质教育倡导的 “全面性” 目标高度契合,也是科创类赛事区别于其他类别赛事的重要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白名单赛事通常是经过教育部多轮筛选,从规则制定、评审标准到组织实施,均建立了成熟的全方位评估体系。相较于未入围 “白名单” 的赛事,其认可度更高,学校、社会及考学环节均将其作为重要参考。

在科创赛事中这种认可程度更加明显。在当前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设中,“白名单” 科创赛事获奖证明是重要材料:小升初阶段,部分地区将其作为优先录取的参考因素;中考阶段,多地特长生政策明确,科创赛事省级以上奖项可作为学生获得加分或破格入围的相关资格;高考阶段,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通道中,科创赛事奖项能显著提升学生竞争力。

江苏省南通中学2025年科技特长生自主招生简章要求

此外,国内高校与海外名校均对具备科创特长的学生较为关注:国内强基计划重点招收基础学科领域具备创新潜力的人才,科创赛事奖项是重要佐证材料;海外名校在录取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经历。

在发展前景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兴起,企业对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显著增加。有科创赛事经历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接触项目设计、技术应用等实践内容,进入大学后更易适应理工科专业的学习要求,未来就业时也能更快匹配岗位需求。

诚然,在素质教育导向下,科创类赛事虽具有重要价值,但并非所有学生均需参与。家长在为孩子规划赛事时,可重点关注三方面:

一是匹配兴趣与特长。若孩子对动手实验、编程设计兴趣浓厚,可优先考虑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类赛事;若孩子擅长逻辑分析,可尝试科学探究类赛事,避免为追求升学效果强行报名参赛。

二是研究赛事考核重点。不同科创赛事的侧重方向不同,在白名单中有的赛事注重原创性研究,有的赛事则注重技术应用与团队协作,这就需要结合孩子的能力选择适配的赛项。

三是对接目标学校需求。若计划通过特长生路径升学,需提前了解目标高中认可的赛事名单,避免因盲目参赛浪费时间和精力。

从 “白名单” 赛事的调整趋势可见,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核心方向之一。对学生而言,科创类赛事不仅是升学的有益助力,更是锻炼核心能力、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唯有理性规划、精准参与,才能让赛事真正为学生成长提供有效支撑。

上一篇:乐博乐博少儿编程:让孩子在代码世界里,解锁未来竞争力

下一篇:新一轮“白名单赛事”正式公示!乐博乐博学员能参与哪些赛项?未来培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