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新增智能、机器人等热门专业!编程娃如何把握考学红利?
2025-09-20 15:57:26/教育

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部分高校公布了拟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一起来看。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发布《关于湖南大学2025年度本科专业设置的公示》,公示内容显示,2025年度拟申报网络空间安全一个新专业。

网络空间安全是涉及计算机、通信、法律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毕业后可在政府、金融、互联网、通信等关键领域担任安全工程师、渗透测试员、安全顾问等职,负责保障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安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关于我校2025年度本科专业设置拟调整的公示》,公示内容显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度拟申报新专业3个,分别为电动载运工程、数字经济、具身智能。

电动载运工程是面向“双碳”战略的新兴交叉学科,深度融合交通、机械、电气、控制和信息等技术,主要研究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载运工具的设计、电驱动控制、能源管理与智能运维。毕业后可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工程技术、管理运维等工作,是推动绿色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力量。

数字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数字技术如何重塑经济结构与商业模式。毕业后可在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及政府机构,从事数字战略分析、数字化运营、产品经理等高需求职位,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核心在于研究智能体如何通过与环境进行物理交互来实现感知、学习和决策。毕业生是研发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下一代智能体的核心人才,就业于顶尖科技公司、科研机构及高端制造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发布《2025年度拟新增本科专业、预备案专业、拟撤销本科专业公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5年度拟申报数字媒体艺术1个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美学素养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影视特效、游戏设计、网络媒体、交互装置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担任视觉设计师、动态图形师、UI/UX设计师等职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关于2025年度新增、撤销专业的公示》,其中提到学校2025年度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4个新专业。

低空技术与工程是服务低空经济战略设立的新工科,聚焦低空飞行器(如无人机、eVTOL)的系统设计、航行保障、空域管理和智能交通集成。它深度融合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通信与交通运输工程,毕业后可在民航管理、无人机研发、智慧物流、城市空交通(UAM)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技术运维、空域规划与安全管理等工作。

智能飞行器技术深度融合航空宇航、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控制技术,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院所、国防单位、高科技企业从事飞行器研发、系统集成、技术管理等工作。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深度融合飞行器设计、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与通信导航技术,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智慧农业、地理测绘、应急救灾与物流配送等领域,从事无人机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集成、飞行服务与应用管理等工作。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新兴交叉学科,深度融合了环境科学、能源工程、经济学与系统科学,毕业后可在政府环境部门、能源企业、咨询认证机构及科研单位,从事碳管理、绿色技术研发、碳市场分析等工作。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发布《关于2025年本科专业设置申报材料的公示》,2025年度拟申报机器人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

机器人工程是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的工科专业,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嵌入式开发、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等核心能力。毕业后可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事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工作。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是测绘科学、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通过卫星导航(GNS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采集、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空间数据,毕业后可在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应急减灾、自动驾驶及互联网公司(如地图服务),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管理决策工作。

众多高校聚焦智能、机器人等专业的现象,是国家战略导向、产业升级需求与技术革命共振的结果,其背后蕴含着教育体系对未来人才需求的深度预判。而青少年时期作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早期培养人工智能、编程等基础正是深入科技教育体系的关键。

从能力发展来看,少儿编程阶段侧重 “编程思维启蒙以及创新能力构建”——通过机器人、代码编写等基础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思维,这既是“计算思维”的核心,也是高校机器人专业学习的底层能力。进入高校阶段,能力升级为“系统开发能力”:将编程思维与机械设计、电子电路、人工智能等知识融合,形成 “硬件 软件 算法” 的复合能力。

此外,在机器人编程的课堂上,也能为孩子提供 “完整的项目周期体验”: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编程实现、调试优化,再到成果展示、问题复盘,这一过程能培养 “项目管理思维” 以及“协作沟通能力”,而这些软技能也是高校科研与职场工作的核心要求。

那在青少阶段如何形成编程学习闭环呢?

夯实基础:优先夯实机器人(硬件搭建)以及编程(Python、C )等基础能力,再逐步接触项目开发和管理,这样能够避免跳过基础直接追求复杂项目,确保能力进阶的连贯性。

以赛促学:选择能覆盖所学硬件或软件的竞赛(如白名单赛事、VEX赛事等),在其中不仅要进行技术锻炼和比拼,还要重点关注竞赛对 “问题解决能力” 的锻炼,同时对科技特长打好基础。

培养跨学科思维:纵观以上高校所成立的专业,除了在编程学习之外,还需要关注地理、环境、经济、媒体等知识,避免陷入 “单一技能陷阱”,提升长期竞争力。

紧扣国家战略:关注“机器人 ”在多领域形成的应用趋势,引导孩子结合兴趣探索细分方向,关注强基计划等政策,让技能学习与专业需求真正做到紧密结合。

当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从小学习编程的孩子,正站在“技术红利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风口。高校新增专业不是简单的“课程增加”,而是为他们搭建了一套“能力被认可、价值被放大”的成长体系——遵循能力发展规律,紧扣时代需求,早期的编程兴趣,终将成长为未来的发展优势。

上一篇:乐博乐博少儿编程:AI正在重塑这些职业!教育部新增5个“AI+”专业揭秘

下一篇:喜报!盛通教育乐博乐博学子胡东平荣获2025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以科创报国书写青春答案